四时俱可喜 最好新秋时

时序新秋,微风徐来,人间朝暮,已是初秋。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大诗人陆游曾说:“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这时节,暑气方消,秋叶刚染,花未凋尽,晚风温柔,天地美得刚刚好。林语堂就曾坦言对初秋的喜爱:“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喧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让我们在风轻云淡中感受新秋的美好,让心灵从夏日的浮躁中复苏。

爱是一枚红叶

□ 耿艳菊

霜浓秋深,天地之间,枫树绽放成最浓烈的花。

白居易有诗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是的,萧萧落木的季节,它们肆无忌惮地,缠缠绵绵地烧起来,像爱情,不管不顾,那么等不及到春天。

枫树林里,每一片枫叶都在绽放,红得像天边的晚霞,像娇羞的面庞。立于其中,宛若置身在一片花海里。没有绿色作陪,依然生机四溢。一片片红叶如此完美,是叶,又是花,自己成就自己。

十几岁,正是新奇贪玩的年纪。他写纸条给我:三十里外有枫如花,敢不敢去看?当然敢!我们相视一笑。那个周末,我们都没有回家。他骑着自行车载着我,三十里的路,我们却一路轻快,又唱又笑,一转眼就到了。那样遮天蔽日的美,我们都被震慑了。捡了很多红叶装在书包里,直到夕照落沉,天晚露浓,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

时光远去了,白衣少年和红叶却定格在了记忆里。那样无畏无惧,纯真质朴的少年情怀,总让人深切地怀念。

亦想起老家一妇人,整日痴痴傻傻的,坐在院子里的枫树下,在绢布上绣红叶。她总是那么静静地,低着头,从来不说话。若有人看到了,惊叹绣的红叶美,她才会缓缓地抬起头,笑眯眯地望着你。小时候不懂事,常和一帮小孩子,趁她不注意,作弄她,藏起她的红叶绣或者撒上一把土,气得她涨红着脸,大颗大颗的泪往下掉。

长大后,听人讲起,她年轻时其实是一位爱说笑,伶俐的姑娘。那时候,从城里来了一个老师,温文俊雅,住在她家的隔壁。那老师喜欢吹箫,每天晚上,都在院子里深情地吹着。箫声婉转动人,她站在院里的枫树下,听得痴,枫树亦痴,不知不觉落了一地红叶。她开始变得沉静,坐在枫树下绣花,因为他每天都要从她家的门前经过。她把落在地上的红叶绣到了手绢上,送给了他。可惜,他回了城。他走后,也带走了她的心,好好的一个姑娘就这样走到了苍茫的境地。不肯再嫁人,不肯再说话,总是绣啊绣,把自己的一生扔进了一针一线绣成的红叶里,从青春妙龄到白发苍苍。

多少年后,空寂幽静的夜晚,箫声再起。她在枫树下等了几十年,终于又等来了他。他完成了他的责任,他的妻子安然地走了。但他却心痛了一辈子,始终忘不了乡下的她,她是烙在他心底的那片最美的红叶。

女人如花,花如梦。她是花中的一枚红叶,那样浓烈的爱,只有红叶担负得起。

秋日的信笺

□ 邹清宇

枫叶在舞动,如烈火中翩翩的蝴蝶

我拾起秋日的落叶,在这特别的信笺上

轻轻描摹心间的思绪万千

稻香随风阵阵来,捎带着故乡那

熟悉的味道,我在信笺上细细描绘

那金黄稻浪与往昔的欢颜

芦苇在河边轻轻摇曳,低语着

秋天是思念的时节,鸟雀扑腾

唱起秋的旋律,我将这悠扬歌声

也融入信笺的字里行间

漫步在秋日的路上

用斑斓的色彩书写心中的情意

时光匆匆,秋水长天一线

每一页信笺,都载满期盼与深情

可知否?这温暖的信笺

已化作诗句,洋溢着欢欣

一页留给自己回味,一页寄向远方

信笺飞啊飞,无论身处何地的人

都能共赏这恬美的秋光

丹若染秋 羞藏浆果

□ 谭庆楠

又到石榴红熟时。

饱满的树冠下吊着一个又一个圆润的果子,内里藏着无数晶莹剔透的红色浆果,像极了中国人的情感,浓烈却不善言辞。

丹若,是石榴的别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二·安石榴》里说:“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頳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其中,“丹”就是指像朱砂一样的红色。而这张扬的颜色,却在含蓄地诉说着爱的酸甜。

石榴和中国人的渊源太深了,那一抹吉祥的红,把秋天染成了一幅油画,透着大自然最原始的温情。有时,它的外皮也会绽裂开来,故意露出颗颗珠玑般的果粒。每年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到市场买好多石榴,回来榨成石榴汁。

还未开智时,我以为石榴是一种如玫瑰般鲜红的汁水,因为它们被放到我眼前时,已经是一杯又一杯清甜的饮品。我没见过一个完整的石榴。后来上学,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时,我才知道原来石榴是一种水果,而且它非常难剥。就口感而言,直接吃不如榨成汁来喝,因为石榴的果实较小,如果小口吃,清甜还没来得及在嘴里漫开,味道便戛然而止。如果大口吃,又容易吃到石榴的籽和薄膜,嘴里带着点苦涩。石榴最幸福的吃法,还得是鲜榨的石榴汁。

石榴酿酒,味道也是一绝。入口既有酒的醇厚,又保留了石榴的天然清香,令人回味悠长。将粒粒分明的红石榴放进酒坛里,接着加点化痰润燥的冰糖,再灌入低度白酒密封。想要果香味浓,白酒就不能放太多,刚刚没过食材就好了。三十天后,若是酒中没有沉淀物,色泽清透,像胭脂一样呈霞红色,石榴酒就酿成了。配上妈妈做的火锅,一口牛肉一口酒,酸甜解腻、生津化食,比市面上的红酒更得我心。

石榴的红色终究是温暖的,这温暖中又带着沉寂。她在树梢上安静地孕育着石榴籽,用红玛瑙将它们一一包裹,而自己却衣着朴素。她并不擅长展示自己的深情,她只会默默输送养分。若是石榴籽太调皮了,她也会绽裂开来,别有一种生动之美。

我在记忆中搜寻石榴的时候,它总和母亲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母亲,总把我藏在她的身后,独自抵抗着风吹日晒。她羞怯沉默,却能让世人看见她浓浓的爱。

或许,石榴只是秋天的一抹霞光,于石榴籽而言却是最温柔的盔甲。在这个烟火人间里,风雨和悲欢都是养分,石榴皮护着石榴籽成长,最终奉献出浆果的清爽和鲜美。

秋风微凉,石榴安静地散发着幽香。我开始明白,腹蕴珠玑,何妨面皱皮皴。山里、月下、庭院里、屋檐下,都会有石榴的身影,她们静默不语,却诉说着岁月的丰盈与坚韧。无论是风雨交加的日子,还是阳光明媚的时节,石榴都坚守在那里,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悦见)母爱是一部书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 金玉梅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1981年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是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深刻回忆。在这篇散文里,我看到了史铁生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因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而身患重病的母亲,为了照顾双腿残疾的他,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并隐瞒了自己病入膏肓的病情,直到生命的最后,心中还挂记着他。当史铁生明白母亲的爱和不易时,母亲已永远离开了他……在他的笔下,母亲就是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

初次捧读《秋天的怀念》时,我上中学,无法体会到书中母爱的滋味。那时候的我,对母爱的理解不够深刻,读起来有种味同嚼蜡的感觉。而再次捧起《秋天的怀念》时,我已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儿女,对母爱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才能读懂作家史铁生在文中对母爱的赞美,才能感受到母爱的无私,才能领略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之痛。

老辈人总会说:“养儿才知报娘恩,长大才懂娘不易!”是的,一定是这样的,要不然,作家史铁生怎会写出这篇既优美又经典的散文,让我百读不厌。

在《秋天的怀念》里,史铁生虽没有一字提及母爱,但在他的文字中,却句句饱含着母爱之情,每一字每一句都在诉说着母亲对他的爱。“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这里的“悄悄地”“偷偷地”“又悄悄地”把细微的、无言的母爱,写得淋漓尽致。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总是”一词写出了母亲多么想让儿子多出去散散心,走出痛苦又绝望的心里。其实,那时的母亲,心里比他还要痛上百倍千倍。

在史铁生的笔下,《秋天的怀念》里的字字句句都是他对母亲的赞美,更有他对母亲爱不能报答的悔恨之情。当“我”用力捶打两条瘫痪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忍住哭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当“我”答应母亲去北海看花时,文中这样描写:“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当母亲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快昏迷时,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就是一个伟大又无私的母亲,心里永远惦记着孩子,永远爱着孩子,永远放心不下孩子,哪怕到生命的尽头……

而当“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时,母亲已经不在人世。因此,作者在文中也充满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意。

我手捧着书,目光所及之处,仿佛看到他在伏案书写《秋天的怀念》的时候,那种如泣如歌,心在滴血的难过情绪,那种想要极力用文字写不完、诉说不完的母爱,如他流动的血液,时而澎湃激昂,时而又平静的像一泓秋水。

母爱是一部书,是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贾平凹说:“喷嚏一打我便想到我妈了。”杨绛说:“我的妈妈从此没有了。”老舍说:“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而史铁生在散文《秋天的怀念》中,也是如此,写不完的母爱……

发布于:湖北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