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药剂中的家国情

转自:团结报

□ 本报记者 李  筱

罐装、分拣、贴签、装盒、打包、运输……9月14日,在悦康药业药品生产车间的智能化药品生产线上,药品从原材料到成品药品的生产全过程井然有序又充满了科技感,令前来参观的党外人士和网络“大V”及媒体记者发出了阵阵惊叹。

这是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举行的“同心之旅 复兴有我”主题系列活动第三站中的一幕。本次活动中,党外人士和网络“大V”及媒体记者走进悦康药业,走访两位党外代表人士——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圣臣和农工党党员、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飞,一起话统战、谈复兴、聚力量。

除了智能化的生产车间,企业的药业研究院也给参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款针对冠状病毒的抗病毒吸入性药物雾化面罩引起了参观者的注意。“这个雾化面罩就像一个‘生物口罩’,”工作人员介绍道,该药物是专门针对冠状病毒而研制的抗病毒吸入性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控制、治疗呼吸道冠状病毒及各种变异病毒,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两年我都阳了三次了,悦康这个雾化面罩若能上市,我一定买回家备着。”微博美妆博主“小刘正好有空”在参观了药业研究院后期待地说。

“抗病毒吸入性药物雾化面罩能否用于防止儿童在医院和幼儿园发生交叉感染?”“公司如何平衡研发的投入和回报?”“公司是否考虑‘老药新用’,比如将一些传统中药材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企出海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参观结束后,党外代表人士与参访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参访者围绕药品创新、研发、生产的一系列流程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原来一款药物的研制,难度这么大。”通过交流,微博军事博主“Weapon-XN”了解到,医药界有一个关于药物研发三个“十”的规律,即十亿美元的研制成本、十年的研发周期以及10%的成功率。“三个‘十’定律,让我大致了解了一款药品成功推向市场的艰辛,以及这背后药企对科学和安全的严谨追求。”他说。

对于普通人来说,“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对于心脏病患者,却是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必不可少的“救命药”。“但是因为成本高利润低,很多药厂都放弃了这个产品,造成鱼精蛋白一度供应紧张,一支十几块钱的药被炒到几千块钱,而一台手术大概要三四支。”活动中,微博科学科普博主“植物人史军”了解到,悦康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家继续生产供应鱼精蛋白的药企,在改进工艺的基础上同时保证了这种药物的供应,“这必须点个赞!”

“药品质量只有一百分,九十九分等于零。”身为党外人士代表,于飞深感统战工作在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重要性。“药企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更是关系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力量。通过统战工作,我意识到非公有制企业不仅要在经济领域贡献力量,还要在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于飞告诉记者,疫情暴发时,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医疗资源紧缺。面对这一局面,悦康药业迅速响应国家号召,在统战部门的协调和支持下,作为北京市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24小时不间断生产,尽全力保障人民用药的需求。

据介绍,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为契机,探索围绕“代表人物”这一主线,结合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常态化联络机制,与新浪微博联合开展“同心之旅 复兴有我”主题系列活动,每月组织一场线下走访活动,展示新时代党外代表人士奋力拼搏,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良好风貌,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